目前分類:39542026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心裡有很大的感觸。當孩子口中說出:「和平這兩個字說來容易,但其實很脆弱...」的時候,有人能不動容?時常在想,這樣一個小小的土地上,台灣人民的凝聚力未何這樣薄弱呢?經常,我兩眼呆滯的看著電視裡顏色對立的政客相互叫囂著,感到茫然;對著生活中,因為政黨對立大打出手的親友,感到悲哀。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島上的生命共同體嗎?難道我們不都是為了養家糊口而辛苦工作的小市民嗎?難道我們在這樣一個曾經被稱之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島嶼上不配擁有和平嗎?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紛鬧呢?是為了誓死都要捍衛的信仰?還是為了國家的榮耀?亦或者,我們不過是在權力操弄下一群為之起舞的螻蟻?這部片子,讓人省思了許多問題,也讓我們從悲哀中重新正視台灣這個紛亂的局面。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 關於詩的文學理論,不勝繁數,從「橫的移植」到「縱的繼承」,從浪漫派到知性派,從強調形式美到內在美。所有詩的爭論,引領我們進入文學的殿堂。突然想起文學史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忘記,文學之所以為文學,是因為它的形式。」是的,詩屬於文學,而文學的存在,之所以得到眾人青睞,不僅僅在於它的價值,更在於審美的官能感受。每一種詩的體現,都是一種美的呈現,當詩再現於讀者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種美感的存在。一直好奇怎樣才能讀詩?關鍵或許是在於我們想讀懂?還是想體會美感?一如想感受美術品的美感,是否需要得其製作的原料?作者的背景?我們所體會美感的本身,難道不能就是一種評論嗎?

然而,最令人困惑的,讀詩、寫詩都有一套理論,但是教人作詩呢?這恐怕是更難突破的瓶頸了。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告別了二次世戰的文學,這次老師為我們介紹的是關於二戰後的第三世界文學。老師在課堂中所提到的如:加勒比海文學、以色列文學、阿拉伯文學、南非文學、拉丁美洲文學等,其中我一直特別感到興趣的,正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學。在這樣一個充滿戰爭、貧窮、流亡的時代,在回教世界中,又會創造出怎麼樣的文學?其中,最讓我感到好奇及關注的,又是以阿拉伯的女作家為要。在對於女性自主充滿了壓抑封閉的回教世界裡,看娜娃‧沙達瓦如何挑戰禁忌性的話題,討論貞操觀念、榮譽處死、女性陰蒂割除等敏感話題的《女人與性》,代表女性主義崛起的《冰點的女人》。我想後期得到其影響的還有近期化名娜吉瑪(Nedjma)的穆斯林女作家,她所寫的《杏仁》一書,其中坦露了穆斯林世界的禁忌話題。回教社會對於女人的重重壓抑,讓娜吉瑪無可忍受。她認為大部分的回教女人都將「性」視為負擔,因為很少有男人能夠瞭解女性身體的奧祕。她說:「只有在女性明白自己不必忍受合法的強暴,男性也不再將女性視為奴隸或次等人類,愛情才有可能發生。」這也是她藉由此書闡述的重點。透過此書,以自傳的小說方式,寫出了回教女性對於壓抑的控訴以及性自主的渴望。在這裡也將《杏仁》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所有的男孩女孩,能夠在屏除魚水之歡的催情作用下,看清真愛的歷程。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由我報告我們這一組的小說家作品與推薦,我們所報告的作家就是海明威。首先介紹的是屬於海明威半自傳式的《戰地春夢》,故事發生背景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故事主要描述美國士兵弗萊德里克.亨利與英國護士凱瑟琳.巴克利之間的愛情故事。

美國陸軍軍官亨利中尉,被派到義大利的前線服務,隸屬一個救護車大隊。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英籍護士凱薩琳。剛開始亨利認為自己並不愛她,直到一次凱薩琳生病,亨利才發現自己深愛著凱薩琳。亨利被派遣至前線,不幸受傷,凱薩琳悉心照顧他,倆人共渡了一段甜蜜的時光,凱薩琳懷下亨利的孩子。這時,亨利奉令返回部隊,被派遣到南方的波河河谷跟奧地利軍隊作戰,由於奧國得到德國支援的緣故,義軍節節慘敗,士兵逃散。途中遇到督戰部隊,帶對逃脫的軍官都遭槍斃。。亨利跳進河中過一劫。亨利帶著凱薩琳逃至瑞士,倆人又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凱薩琳卻遭遇難產,最後母子都不幸身亡。如何稱《戰地春夢》為其半自傳的小說呢?那是因為海明威曾在米蘭一個美國紅十字會的醫院工作。在這裡他結識了來自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修女安格妮.庫洛斯基,她比海明威足足大了6歲。海明威愛上了她,但是他們的關係在海明威要返回美國時就中止了;安格妮沒有如預計之中跟海明威返美,而是與一名義大利軍官浪漫纏綿。這件事在海明威的心中一直難以去除,並成為他早期小說《戰地春夢》的創作靈感。而小說中的凱瑟琳在產前陣痛的創作靈感卻是來自海明威的次任妻子寶琳生次子派翠克前的痛楚。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所上的,是關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文學世界。在時代動盪的不斷變化下,人心該如何去把握住不確定中的什麼,好確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感?這是我對於這堂課的感想,然而,作家們為我提出了解答,寫作抒發了時代的沉痛,也留下了作家們生命存在的永恆。響起老師說過的問題,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知識不再重要的時候,那會是什麼樣的世界?當我們極欲追求的,當我們以為生命的精神價值─知識。就這樣義無反顧的被環境播大時代給否決,我們難道還能擁有創作的那份勇氣嗎?我真的很佩服當時的作家,也感謝他們所留下的文學作品,也就是因為如此,無論世界在怎麼樣灰暗,我們都能看見自己生存的精神依託,以及永不放棄為生命的創作。

老師介紹的作家作品之中,最讓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小時候就曾經讀過的"飄"(又名亂世佳人)。相信大家對故事一定十分熟悉,經過老師ㄧ提之後,我不經好奇的去找了一些作者相關的資料,相信這樣一來,大家會對作家的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190011 8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個律師家庭。她的父親曾經是亞特蘭大市的歷史學會主席。在南北戰爭期間,亞特蘭大曾於1864年落入北方軍將領舒爾曼之手。後來,這便成了亞特蘭大居民熱衷的話題。自孩提時起,瑪格麗特就時時聽到她父親與朋友們,甚至居民之間談論南北戰爭。當26歲的瑪格麗特決定創作一部有關南北戰爭的小說時,亞特蘭大自然就成了小說的背景。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老師撥放的影片是《永遠的愛人》,影片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的快樂送中回憶的那一段:貝多芬酗酒的父親回來,拿著鞭子上樓要打他,他窗戶脫逃,在樹林中奔跑,最後躺在滿天星空倒影小溪上,讓自己與天空、星空、溪流合為一體。 雖然,在海角七號中,導演也運用了類似的手法@@。但是,在這裡,我卻能感受到貝多芬將自己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而達到心靈與自然合一的完美境界。而所謂的和解信,無論是要給"永遠的愛人"或是隱含著貝多芬對自己與世界、自然之和解,都在"快樂頌"之中得到了真正的解答。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分組報告,是這學期老師要我們閱讀的作者們的生平介紹及時空背景。介紹的作者有:伊莎貝拉.阿言德、石黑一雄、珍‧瑞斯、彼得.凱瑞、馬奎斯、波赫士、童妮‧摩里森、康拉德、村上春樹、海明威等十位作家。

雖然,我們常高調的說著作者已死這等的文學理論,以表示閱讀文本的當下無須了解作者的身分背景亦能了解作品的內容。但有趣的是,在了解文本的同時,我們仍渴望探究作者本身的時空背景,以求其作品的理論根據。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開始上課時,原本還漫不經心喝著優酪乳,直到老師開始播放PPT,突然我被一個或許平凡卻使我震撼的標題給吸引─"因為閱讀,所以創作"。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多閱讀對於寫作有幫助的這種話語是老生常談,總認為寫作乃是天賦,與其他無關。但最近因為課程需要,必須接觸創作的這部份,除了隨手有感寫下的心情小語,赫然發現自己原來毫無任何對於寫作的練習經驗,更無從下筆。因為從國中之後,常常被大人們以"學校課業為重"的藉口為由,有意無意的禁止看課外讀物,更別說是與課業無關的現代小說或散文,自此之後,便十分少機會涉獵課外的讀本。對生活、文學的靈敏度下降了,怎麼可能寫的出好文章呢?

      如同波赫士曾說過的:「我首先認為自己是讀者,然後才是詩人,然後才是散文作家。」現在我相信,必須擁有一定的閱讀量,儲備自己對生活感受的體會,用心、用累積的經驗而後匯整出自己的思緒。就像《文心雕龍‧神思第二十六》中所提到的:「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 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 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想成就一篇好的文章(或是文學作品),就必須先"積學以儲寶",而後才能"研閱以窮照",並且以"獨照之匠"之工夫成就其文章之意象。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