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關於詩的文學理論,不勝繁數,從「橫的移植」到「縱的繼承」,從浪漫派到知性派,從強調形式美到內在美。所有詩的爭論,引領我們進入文學的殿堂。突然想起文學史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忘記,文學之所以為文學,是因為它的形式。」是的,詩屬於文學,而文學的存在,之所以得到眾人青睞,不僅僅在於它的價值,更在於審美的官能感受。每一種詩的體現,都是一種美的呈現,當詩再現於讀者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種美感的存在。一直好奇怎樣才能讀詩?關鍵或許是在於我們想讀懂?還是想體會美感?一如想感受美術品的美感,是否需要得其製作的原料?作者的背景?我們所體會美感的本身,難道不能就是一種評論嗎?

然而,最令人困惑的,讀詩、寫詩都有一套理論,但是教人作詩呢?這恐怕是更難突破的瓶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