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課筆記:

    追風,本名謝春木,後改名謝南光,在台灣新文學史上,不論是小說或新詩的發表,都拔得頭籌,允稱台灣新文學第一人。「詩的模仿」是一組四首風格懸殊的小詩,作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先發表出來的語體詩,雖然不知道它模仿的對象是誰?但有意地「示範作詩」的用心,是相當明顯的。追風狂熱的社會運動背景,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宣示─寫白話詩有什麼困難,他是台灣詩的催生者,這四首示範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媒炭頌〉,還能用來抒寫戀愛心情─〈戀愛將茁壯〉,更能以詩擬人寫花─〈花開之前〉。四首小詩,看不出有詩意上的連絡,示範作詩的意義超過詩旨、詩思,茲錄其中的〈媒炭頌〉一首,體會一下他的詩風。

    台灣新詩發展,從一九二三年五月追風﹝謝春木﹞以日文創作〈詩的模仿〉四首短製開始,紹其源流,這篇作品於次年四月發表於當時台灣知識分子創辦於日本東京的《台灣》雜誌。寫作者追風是個左翼知識青年,作品使用殖民統治者的語言,發表媒體位於殖民帝國首都,台灣的新詩發展以如此面貌出現於歷史長廊中,與其說是巧合,毋寧還隱喻著無奈與反諷。

    標誌台灣新詩史第一波超現實主義詩潮的楊熾昌及其「風車詩社」的存在,可以充分說明這樣的限制。作為台灣超現實主義的先行者,楊熾昌早於一九三一年就出版了具有超現實風格的日文詩集《熱帶魚》。

    台灣的現代詩可以紀弦(原名路逾,筆名路易士,1913~)為代表,他於1956年在《現代詩》上發表的〈現代派信條釋義〉是現代詩的重要文獻。紀弦主張學習自波特萊爾以來的西方現代詩,認為中國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反對浪漫派而提倡「知性」。紀弦的詩集包括《摘星的少年》、《飲者詩抄》、《檳榔樹》等,特點是語言明朗,筆調諧趣幽默,知性甚強。像〈蒼蠅〉中詩人「怨恨著創造了它們〔蒼蠅〕的上帝」,表現了一個非邏輯世界。至於為什麼紀弦是台灣現代詩的倡導者呢?依照陳千武雙球根的說法,大陸人是播遷來台帶來現代主義,是西化後的現代詩,而紀弦就便如此帶著五四之後的餘火來到了台灣。而這把餘火,是他在大陸時期與戴望舒等人合編現代詩刊物所吸收而來的養分所致。

    我喜歡席慕容的這首詩「一個畫荷的下午」,看似簡單明瞭,但頗具有深切意義。

 

    以〝戰爭〞作為主題,寫一首十行以內的詩。

 

孤身顫抖的我身處黑暗中
身邊正響起已失去的記憶

只可見失鎖與冰結的廢墟

閃爍烽火毀去
心嚮往世外桃源
失聲叫喊身處戰火中

烽煙掩蓋天空與未來

戰爭再也看不見光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