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的批評史中,作家與他的生長背景、生平遭遇,一直都是拿來詮釋作者作品的重要依據。大家相信,作家會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其背後一定有他的社會環境的支撐,不可能憑空而來的。因此,了解作家所處的時代與其成長,就成了了解作家作品的一個重要依據。

  而最近上的文批課中,有提到一個問題:「客觀的理解,如何可能?」。有人認為有可能(我覺得那些提出看法的人大都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有人認為不可能。我的看法是,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因為,有誰知道又能確定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就因為是無解,所以每一個時代的人們,才能一再的閱讀前人的作品,並不斷地提出新的見解與心得,而這些心得則是兩個時空的人,透過作品的交流吧。

 在這次的上課,我看到了一個穿越時空的交流大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