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分組報告,是這學期老師要我們閱讀的作者們的生平介紹及時空背景。介紹的作者有:伊莎貝拉.阿言德、石黑一雄、珍‧瑞斯、彼得.凱瑞、馬奎斯、波赫士、童妮‧摩里森、康拉德、村上春樹、海明威等十位作家。

雖然,我們常高調的說著作者已死這等的文學理論,以表示閱讀文本的當下無須了解作者的身分背景亦能了解作品的內容。但有趣的是,在了解文本的同時,我們仍渴望探究作者本身的時空背景,以求其作品的理論根據。

但在報告的PPT中可見得,作者大多與一般人擁有不同、不凡的童年或生活背景,而旁述者多將此特殊背景加以推諉至其作品之個性或是文本成就之根據。

例如:伊莎貝拉.阿言德出身背景為智利的政治世家,政治的鬥爭與流血政變,使她淪落流亡之命運,外公的絕食自殺,更促使《精靈之屋(電影《金色豪門》)的誕生。並以此書奠定文壇之地位。

而石黑一雄的亞裔作家身分,雖說是在亞裔作家中,極其少數能在不以移民背景或文化差異的題材為主,而是著重於人性刻劃描寫的作家。但就如同老師說的,也是有許多評論家試圖從其作品中找出以移民背景或文化差異有關之題材的蛛絲馬跡。

康拉德則是出生於帝俄佔領下的波蘭,十七歲到法國開始了當水手的生涯,以多年的航海生涯,亦累積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題材。

而我們這組介紹的海明威,童年的不愉快以及經歷過一、二次世戰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更充分的表現於作品風格之中。

雖然,文本本身並不代表作者全部,但是,了解作者的背景則能了解其創作的背景。我想,這就是老師要我們做PPT分組報告的用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